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 徐婧)成立于2002年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今产值超千亿元。自2021年获批全国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以来,大兴医药产业基地坚持“医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在赛道布局、产品培育、企业引进、人才服务、活动举办上持续发力,探路首都“两业融合”发展的“药谷模式”,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10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团走进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部,距离北京市中心20多公里,距离大兴国际机场20公里。这里多条高速公路、地铁交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经过20年的发展,积聚了中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屠呦呦青蒿素研发中心、广安门医院制剂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机构,汇集了百年同仁堂、中国中药、以岭药业、联馨药业、五和博澳等中药龙头企业。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目前,已有注册企业8000余家,落地企业600余家。2021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占北京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基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生命健康领域专业园区,成为国家发展高端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承载区。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近年来,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制造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实现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延伸。
围绕“扩区工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速提升、服务意识全面加强”三大中心任务,基地坚持从传统的生物制造业转型为在前沿领域布局,提高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占比,实现医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赋能。基地积极推动医联网、药联网、健康信息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健康大数据发展,鼓励入驻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升级,向电子信息、云计算等领域的先进技术靠拢,积极推动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的双赋能。
术锐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衡道病理医学实验室等项目落地,提升了基地在智慧医疗和AI制药方面的水平,实现了数字经济和医药健康产业的双赋能,推动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布局。
10日,一众记者走进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的华科精准。记者看到,自主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广泛应用在血肿抽吸、肿瘤活检等微创穿刺类手术,以及肿瘤切除、颅底手术等需要开颅的手术中,通过追踪引导手术器械,将手术器械末端与周边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实时、直观的显示在软件中,灵活、快速地引导精准定位和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兰芬在现场介绍,公司独创的手术机器人3D结构注册技术,无需标志物及手动辅助,更不需要佩戴沉重的定位头架,机器人的机械臂便可以全自动、全头颅范围精准定位病灶,解决了光路遮挡以及摆位的难题,能轻松应对不同术式手术体位需要,“一般5到10分钟完成定位,医生通过显示屏上多模态影像融合视角便可以更轻松、更精准、更科学的开展手术。”
值得一体的是,旁边一个巴掌大的盒子——神经外科微型导航定位机器人,和上述机器人有着相同的功能。只不过它通过微型化的设计和环境伺服控制技术,可实现更加灵活、便捷的操作,尤其是在解决急诊脑出血快速精准诊疗问题时。王兰芬称,由于它操作简便,价格相对便宜,可服务于广大地区更多医生和患者,尤其是基层医院,辅助医生开展脑出血引流、肿瘤活检等各类微创穿刺手术。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聚集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12个国家级院所,以及百余个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基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个,企业科协组织31家,引进高端创新人才1000余人。
是什么吸引了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力量的到来?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高海月谈到,基地既擅长“筑巢引凤”,也懂得“固巢养凤”。基地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构建“医药·科技+金融·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并完善“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市场销售”全产业链服务,加速核心平台建设。聚焦特色赛道、提供特定服务、汇聚特优人才、制定特殊政策。同时,设立多种产业基金,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了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来园区安营扎寨。
“以优质的企业吸引优质的企业。”高海月称,这也是基地能够“筑巢引凤”的密码之一。与此同时,基地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发展理念,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住宅保障、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方面已经形成多元化供给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构建产城融合创新生态。
“基地在现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9.1平方公里,形成22.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发展区域,首都医科大学也确定选址在基地北扩区。”高海月指出,今后,基地将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将布局细胞基因治疗、新型抗体等国际医药健康领域投资和研究热门领域,储备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科技项目;将紧盯自主研发、国际原创和国产化替代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涌现了一批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技术产品。
在全球互联互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3年1月,北京市十余部门共同制定、联合印发《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集中发力的八个重点领域,包括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到2025年,北京计划培育形成10家市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园区、10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层次显著提高,进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品牌。
高海月表示,园区将扎根大兴的土壤,坚持“医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始终将目光投向全国、放眼世界,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作为创新发展目标,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完)